启示录
『系统查经』
课程
学生手册
编著:丹尼斯·莫克
中文版:1998年
“看哪!他驾云降临…”
(启示录1章7节)
“世上的国已成为我主和主基督的国,他要作王,直到永永远远。”
(启示录11章15节)
启示录
(13周学习)
课 程 |
题 目 |
章 节 |
1 |
基督的本体和约翰的异象 |
1:1-20 |
2 |
给四个教会的信 |
2:1-29 |
3 |
给三个教会的信 |
3:1-22 |
4 |
天上的序幕及书卷 |
4:1-5:14 |
5 |
7印审判中的1-6;插曲 |
6:1-7:17 |
6 |
第7印即7枝号审判中的1-6 |
8:1-9:21 |
7 |
小书卷;2个见证人;第7枝号 |
10:1-11:19 |
8 |
以色列遭逼迫及敌基督的计划 |
12:1-13:18 |
9 |
144,000犹太人的命运及提前的宣告 |
14:1-20 |
10 |
7碗的审判 |
15:1-16:21 |
11 |
宗教上及商业上的巴比伦 |
17:1-18:24 |
12 |
基督的第二次降临 |
19:1-20:10 |
13 |
最后的审判──永恒态 |
20:11-2:21 |
引 言
关于启示录
作者: 使徒约翰(1:1,4,9;22:8),即约翰福音、约翰壹书、约翰贰书及约翰叁书的作者。
时间: 作于主后90年代中期,在拔摩岛(位于以弗所西南的爱琴海上的一个小岛)上。
领受者:致信给“亚西亚七个教会”(1:4),从以弗所到老底嘉(约翰可能曾经牧养过的七个特别的教会),但同时也是给全部“教会(们)”的信息(2:7, 11,17,29;3:6,13,
22),在这些“教牧”书信中充满了各样的责备、称赞和纠正。
背景条件:写作时正值罗马皇帝豆米仙对基督徒严重逼迫的时期。
目的: 请参见第一课中的综览及主题。
主题: 本书的主题为“耶稣基督的启示”(1:1),耶稣基督在荣耀尊贵中以公义的审判者和君王的身份再次降临,最终实现和完成神对各个时代所预言的计划。它也揭示了“必要快成的事”(1:1)。显然,约翰对耶稣在福音书中的预言性的教训非常熟悉,因为启示录与福音书中的预言段落有显著的相似之处。至少他们都有一样的清晰背景(参见太24-25;可13;路21)。
解经方法:对于《启示录》的学习,有很多人建议过许多种不同的解经方法。但是,我们认为没有任何理由偏离正常的解经法则,就是:从词句的正常(一般)意义上、字义(实意)上、历史背景和语法上去理解,同时要考虑其文学风格(启示性──预言性)以及其修辞手段及象征性写法。一般被采用的有以下四种方式:
过去派: 认为《启示录》是非启示性的,只与过去的、简单的历史事件有关。它只是针对写作当时的时代而言,以象征性的手法记述了神对罗马帝国的审判、以及善的得胜。
理念派: 认为《启示录》只是纯粹象征性的,因此不具有历史性及预言性,《启示录》描述了宇宙中善与恶之间的不断争战,以神与善取得最后胜利告终。
历史派: 认为《启示录》是对主后一世纪和即将到来的二世纪的寓言式及历史性的综述,所有的事件都以象征性的手法进行描述。多数非千禧年派和后千禧年派解经者都持此观点。
未来派: 认为《启示录》既从近景展示了当代历史(1-3章)也从远景预言了末后将要发生的事(4-22章),它是用于鼓励和激励基督徒。多数前千禧年派采用此观点。
本书研经方法: 本书的研经方法基本上采用未来派观点,使用正常的、字义的、历史背景──语法结构的、系统遵守释经学原则的方法,并且采取时代论的、前千禧年派的、灾前被提论的立场。正确地解释《启示录》所需的背景是全部圣经的其他65本书,其中尤其要注意的是《但以理书》!
《启示录》的几种可能架构:
(1)分成三个主要部分(按时间顺序──1:19是关键经节)
一. “所看见的事”(1章)
二. “现在的事”(2-3章)
三. “将来必成的事”(4-22章)
(2)
分成七个主要部分(按多重的七)
一. 异象(1章)
二. 七个教会(2-3章)
三. 七印(6-7章)
四. 七枝号(8-11章)
五. 七个神迹记号(12-15章)
六. 七碗(16-18章)
七. 七件最后的事情(19-22章)
(3) 分成四个主要部分(按异象)
一. 有关耶稣及七个教会的异象(1-3章)
二. 有关七个封印的书卷、七枝号、七个神迹记号和七碗的异象(4-19章)
三. 有关基督再次降临及本时代的终结的异象(19:11- 20:15)
四. 有关新天新地的异象(21-22章)
(4) 分成八个主要部分(按羔羊)
一. 羔羊的话语、工作及见证(1-3章)
二. 羔羊的尊贵(4-5章)
三. 羔羊的愤怒(6-18章)
四. 羔羊的婚筵(19:1-10)
五. 争战中的公义的羔羊(19:11-21)
六. 荣美的羔羊作世界的王(20:1-6)
七. 羔羊的白色大宝座审判(20:7-15)
八. 对于羔羊的永远的赞美(21-22)
本学习资料是采用(1)中根据1章19节提出的三个主要部分为架构。
《启示录》中的关键词语
天使 |
67次 |
仆人 |
11次 |
神的道 |
8次(可能是隐含提及) |
见证 |
16次 |
赐福 |
7次 |
七 |
54次 |
羔羊 |
29次 |
十二 |
7次 |
宝座 |
44次 |
其他特点:
7次祝福(1:3; 14:13; 16:15; 19:9:20:6;22:7;22:14)
14次颂赞(4:8,11;5:9-10;5:12-13;7:10;7:12;11:16-18;15:3-4;16:5-6;16:7;19:1-3;19:4;19:6-8)
七印、七枝号和七碗之间的关联
七印
1 2 3 4 5 6 7
七枝号
1 2 3 4 5 6 7
七碗
1 2 3 4 5 6 7
为什么要研究预言书:
研究预言书的原因不应是因为它们很有趣、令人好奇,也不应是因为我们可以通过它们明白将要发生的事情。相反,研究预言书的目的和结果应该是洁净信徒们的心,鼓舞他们传扬基督并过敬虔的生活。尤其是,研究《启示录》中的预言可以:
(1)
提醒我们神圣洁的品格,他的主权、怜悯、信实以及他公义的审判(诗103:19; 但2:21)
(2) 勉励我们盼望基督再来及天国的实现(永生)(多2:13)
(3)
强调神话语在审判及赐福两方面的确实性(王上8:56)
(4)
激励我们随时警醒(路21:34-36)
(5)
督促我们作基督的门徒、过敬虔的生活(彼后3:10-13; 多2:12-13)
(6)
推动我们向所有的人传扬基督(多2:15)
(7)
展示并赞美耶稣基督的位格和作为的崇高(启1:5-8)
(8)带领我们进行更有意义的敬拜(启4:8-11)
主要章节:
启示录 |
1 |
约翰关于基督的异象 |
|
2-3 |
给七个教会的信 |
|
5 |
配得的羔羊打开书卷的印 |
|
6 |
七印的审判及灾祸的开始 |
|
8 |
七枝号审判开始 |
|
11 |
两个见证人 |
|
12 |
天上的争战 |
|
13 |
敌基督(兽和假先知) |
|
16 |
七碗审判开始 |
|
19 |
基督再降临,哈米吉多顿之战 |
|
20 |
千禧年、对撒旦及不信者的审判 |
|
21-22 |
新天新地 |
结构及主要部分
共22章
分成3大部分
|
第2-3章 |
第4-22章 |
你所看到的 |
现在的事 |
将来必成的事 |
当约翰在拔摩岛上时,耶稣基督借着异象向他启示自己必再次降临,结束人类历史 |
给七个教会的信: l
以弗所 l
示每拿 l
别迦摩 l
推雅推喇 l
撒狄 l
非拉铁非 l
老底嘉 称赞 指责 纠正 后果 |
天上的序幕(4-5) 七印的审判(6-8) 七枝号的审判(8-11) 插曲(10-11) 小书卷 2个见证人 解释行性的预言(12-14) 天上的争战 敌基督/兽宣告7碗神的审判 (15-18) 宗教上的巴比伦 商业上的巴比伦 基督再降临(19) 千禧年(20) 审判魔鬼撒旦(20) 审判不信者(20) 永恒态(21-22) |
末世学中有关的名词概念
在研读《启示录》时,了解一些关键词汇的意义是很重要的:
基督的再来──基督在荣耀中亲自回到地上,先作审判者,然后作王。 |
被提──霎时,教会全体从地上被招聚到空中与基督相遇,并永远与他同在。 |
大灾难──基督再降临之前的七年时间;神将在那时倾倒他曾应许的对罪的忿怒,地上将出现空前的灾祸。 |
千禧年──启示录20章所启示基督在地上作王的一千年时间,是亚伯拉罕之约、大卫之约和新约的实现。那将是一个和平、繁荣、公义的时期。 |
前千禧年说──认为基督再来在先、后有启20章所说的千禧年之观点。 |
后千禧年说──认为在世界逐步“基督化”、教会掌权治理1000年(即“千禧年”)之后,基督才会再来的观点。 |
非千禧年说──认为并无基督或教会治理全地的千禧年;到了历史尽头,基督自会再来的观点。 |
灾前被提观──认为教会将在出人意外的时候被提;然后大灾难开始,并以基督再来告终(即教会不经大灾难)的观点。 |
灾中被提观──认为教会被提发生在灾难时期的中点、而基督再来却在末后(即教会不经灾难后半部分)的观点。 |
灾后被提观──认为教会被提与基督再来同时发生在大灾难末期(即教会要经大灾难)的观点。 |
部分被提观──认为只有部分得胜的基督徒在灾前被提、不经历大灾难,而其余的活得“不得胜”的基督徒将被留下经历大灾难。 |
主要经文选
第一次降世 赛53 赛7:14 赛61:1 太1:25 |
被钉 复活 升天 路24:26,46 罗1:4 林前15:3-4,23 徒1:9-11 弗1:20 |
五旬节 约珥书2 徒2 |
教会时代 太13 弗3:1-7 太28:18-20 罗9-11 太21:33-46 |
被 提 帖前4:13-18 林前15:51-57 约14:1-3 启3:10 |
大灾难 但9:24-27 耶30:1-9 太24:4-28 帖前5:9 启3:10 启6-18 |
第二次降临 但2:44-45 亚14:1-11 太24:27 太16:28 启19 |
千禧年 赛11:1-5 撒下7:14 创12,15,17 启20:1-6 弥4:1-8 耶31:27-40 |
审判 |
复活 |
||
信徒的作为 林前3:11-15 林后5:10 存活的外邦人 太25:31-46 |
存活的犹太人 结20:33-38 路17:30-37 未得救而死的人 启20:11-15 来9:27-28 |
得救的人 路14:14 约5:28-29 帖前4:16 启20:4 但12:2 |
不得救的人 但12:2 启20:11-15 |
旧天地废去,新天地造成 启21:1 彼后3:10-13 |
得救的人进天堂 约14:2 启4-5 启21-22 |
不得救的入火湖 路16:23 帖后1:7-9 启20:13-15 |
永恒态 启21:1-8 启22:1-5 |
关于千禧年国的主要观点
焦点:基督再来的时间与千禧年国的关系如何?
再来 千禧年国 永恒 1) 字义解经法 2) 以色列教会 3) 地上确有应验预言的千禧年国 4) 基督再来=被提+再降临 前千禧年说的被提观: 焦点:教会被提与大灾难的时间关系如何? |
非千禧年说
不存在实
在的地上 再来
千禧年国 永恒 1) 喻意解经法──关于以色列的预言将应验在教会身上 2) 以色列=教会 “现今即是千禧年国” 3) 基督再来=被提=再降临 |
后千禧年说
千禧
再来
年国 永恒 1) 半喻意解经法 2) 以色列=教会 3) 教会带入千禧年国──世界将会更加美好 4) 基督再来=被提=再降临 |
|
|
基督再来 以色 教 7年 千禧 列 会 大灾难 年国 永恒
被提 再降临 1) 教会不经过大灾难 2) 被提是基督再来的第一步 3) 字义解经法 |
灾后被提观
基督再来 以色 (教会 大灾难) 千禧 列
年国 永恒 被提 1) 教会要经历大灾难 2) 被提=再来 3) 半寓意解经法:以色列=教会 |
|||
此外还有:灾中被提观(教会经历部分灾难,然后一起被提),和部分被提观(教会中“得胜”的人在灾前被提,其余经历大灾难) |
||||
灾中大事 (启6-19章)
前半部分 |
1) 144,000犹太传道人在犹太钟即将敲响之际受神的印(7:1-8)。 2) 敌基督出场(6:2),得十国联盟授权。 3) 敌基督与以色列立约保证和平与安宁──第一印的一部分,应验但9:27。犹太钟敲响。 4) 建立世界一体大教会(17:1-6) 5) 揭开七印的审判 a)
敌基督──假和平、假安宁(6:1-2) b)
战争──哈米吉多顿大战的先兆开始(6:3-4) c)
饥荒和通货膨胀──经济混乱(6:5-6) d)
死亡──战争、饥荒等杀死地上四分之一的人(6:7-8) e)
圣徒遭逼迫殉道(6:9-11) f)
宇宙动荡,地大震动(6:12-17) 以西结书38、39章──与歌革和玛各之战以神伸手解救以色列告终。敌基督在此战中破坏与以色列的和约。发生时间靠近头3年半末。歌革和玛各似为前苏联国家及“欧佩克”(石油输出国组织,主要是中东伊斯兰教国家)成员国。 |
|
中点 |
1) 敌基督破坏与以色列的和约。在耶路撒冷圣殿树立“那行毁坏可憎的”,强迫人人拜它。(11:7;13:1-10) 2) 撒但从天上被摔到地上(12:7-12),得以充分指导敌基督(兽)及其假先知,并将自己的能力给予他们。犹太人受逼迫。 |
神的怜悯贯穿整个大灾难期间: 藉着144,000犹太传道人(7:3-4)和两个见证人(11:3)所作的见证,许多犹太人和外邦人在大灾难期间归向基督(7:9;20:4)。 可是,仍然有很多人不接受神的怜悯,不肯悔改(9:20,21;16:9,11),因而注定要受审判。 |
后半部分 |
3) 以色列大受逼迫(12:13-17) 4) 敌基督控制世界宗教和经济(13) 5) 揭开七号的审判。 a)
地上──1/3植物被毁(8:7) b)
海水──1/3变成血(8:8-9) c)
淡水──1/3变苦(8:10-11) d)
日月星辰──被击打变混乱(8:12-13) e)
蝎子──螫人五个月(9:1-12) f)
人类──1/3被杀(9:13-21) 4) 须有兽的印记方能参与经济系统活动(13:16-18) 5) 揭开七碗的审判 a)
各样毒疮(16:1-2) b)
海变成血,鱼类死亡(16:3) |
c)
淡水变血(16:4-7) d)
日头烤人(16:8-9) e)
兽的国陷入黑暗(16:10-11) f)
伯拉大河干涸(16:12-16) g)
大地震荡,灾害连连,其中包括雹灾(16:17-21) 6) 世界经济体系毁于一旦(18) 7) 列国军队集结哈米吉多顿,与以色列决一死战(14:20;16:14;19:19) 8) 在大能和荣耀中主耶稣基督再次降临,打败仇敌,拯救以色列。兽和假先知被扔进火湖,其余的被杀(19:11-21)。 |
约主后90年
启示录
使徒约翰
耶稣基督的启示
你所看见的 1 |
现在的事 2 3 |
“将来必成的事”
4 |
|
在 拔摩岛上 给 约翰 的 启示 1 |
给七个教会的信: 基督: 称赞 责备 指正 2 3 |
宝座; 被 封严 的 书卷 与 配 展开 书卷 的 羔羊 4 5 |
敌基督与以色列的和约; 7印的审判(战争、饥荒、死亡、地震等)(6) 以西结书38-39的歌革和玛各之战 中间点 以色列的和约被打破(地、水、人) (8-9) 以色列被残酷逼迫 (12) 撒但从天上被摔下,将自己的能力给了敌基督(兽)和假先知 (13) 7碗的审判 (毒疮、日头、黑暗) (16) 宗教巴比伦 (17) 商业巴比伦 (18) 6
18 |
耶稣 基督 所赐 关于 他的 异象 |
基督 与 七个 教会 |
公义的 审判者 倾倒 忿怒 的 序幕 |
大灾难时期 神的忿怒倾倒 7年 借着144,000犹太传道人和两个见证人拯救 (神的怜悯和恩典) 第7印下有7枝号;第7枝号开始7碗 解释性的插曲: 1) 7:1-17 (144,000受印的犹太人) 2) 10:1-11:14 (小书卷和两个见证人) 3) 12:1-14:20 (妇人、男孩子、龙、兽、假先知) |
“马冉那撒”(我必快来)
启示录
“将来必成的事”
22 |
||||
哈米吉多顿之战 及 基督再来 19 |
撒但被捆绑 基督在地上作王 撒但被释放──最后的叛乱 20:1-9 |
撒但被定罪 罪人受审判 白色大宝座 20:10-15 |
永恒态 敬拜 服事 颂赞 21:1-22:5 |
见证 警告 结尾 22:6-21 |
耶稣基督 再临 |
千禧年 基督作王1000年 |
白色大宝座审判 和 火湖 |
新天 新地 永恒态 |
“我必快来”
大纲:
一. “你所看见的”(1:1-20)
A. 序言(1:1-3)
B. 问候和颂赞(1:4-8)
1. 三位一体神的问候(1:4)
2. 基督的位格和工作(1:5-8)
C. 异象(1:9-20)
1. 背景(1:9-11)
2. 内容(1:12-16)
3. 结果(1:17-18)
4. 指示(1:19)
5. 解释(1:20)
6.
二. “现在的事”(2:1-3:22)
A. 给以弗所教会的信(2:1-7)
B. 给示每拿教会的信(2:8-11)
C. 给别迦摩教会的信(2:12-17)
D. 给推雅推喇教会的信(2:18-29)
E. 给撒狄教会的信(3:1-6)
F. 给非拉铁非教会的信(3:7-13)
G. 给老底嘉教会的信(3:14-22)
三. “将来必成的事”(4:1-22:5)
A. 大灾难时期(4:1-18:24)
1. 天上的序幕(4:1-5:14)
a. 神坐在宝座上(4:2-3)
b. 宝座周围的情景(4:4-11)
(1) 二十四个座位和二十四位长老(4:4-5)
(2) 四个活物──天使“基路伯”(4:6-7)
(3) 围绕宝座的敬拜(4:8-11)
(a) 活物的敬拜(4:8-9)
(b) 24位长老(圣徒)的敬拜(4:10-11)
c. 天国里被封严的书卷(5:1-14)
(1) 书卷(5:1)
(2) 提问──有谁配展开书卷呢?(5:2-7)
(3) 活物、长老和天使的回答(5:8-14)
2. 审判开始──七印──灾祸的前半段(6:1-8:1)
a. 第一印──敌基督“白马”(6:1-2)
b. 第二印──战争“红马”(6:3-4)
c. 第三印──饥荒-物价飞涨“黑马”(6:5-6)
d. 第四印──死亡“灰色马”,四分之一的人被杀害(6:7-8)
e. 第五印──逼迫─殉道,“被杀之人的灵魂”(6:9-11)
f. 第六印──物体和宇宙的骚动,“地大震动”(6:12-17)
g. 插曲──通过144,000犹太传道人向人们提供救恩(7:1-17)
h. 第七印──揭开七枝号的审判(8:1)
3. 审判继续──七枝号──大灾难时期后半段开始(8:2-11:19)
a. 引出吹号的审判(8:3-6)
b. 吹第一枝号──地遭浩劫──三分之一的植物被烧毁(8:7)
c. 吹第二枝号──海遭浩劫──三分之一变成血(8:8-9)
d. 吹第三枝号──江河、众水被击打(8:10-11)
e. 吹第四枝号──天体被击打(8:12)
f. 宣告三祸(吹最后三枝号)(8:13)
g. 吹第五枝号(第一祸)──撒但及其魔军被释放──蝗虫“就象蝎子蜇”一样攻击人(9:1-12)
h. 吹第六枝号(第二祸)──三分之一的人被杀(9:13-21)
i. 插曲:小书卷和两个见证人(10:1-11:14)
关键:再说预言(10:11)
(1) 小书卷与大力的天使(10:1-11)
(2) 两个见证人(11:1-13)
(3) 宣告第三祸(吹第七枝号)(11:14)
(4) 吹第七枝号──仰望基督再来(11:15-19)
4. 解释性的预言(阅10:11;12:1-14:20)
a. 妇人、男孩子和龙(12:1-6)
b. 天上的争战(12:7-12)
c. 以色列受逼迫(12:13-17)
d. 敌基督(从海中上来的兽)(13:1-10)
e. 假先知(从地中上来的兽)(13:11-18)
f. 那144,000犹太人的结局(14:1-5)
g. 三位天使的宣告(14:6-13)
(1) 永远的福音(14:6-7)
(2) 巴比伦城倾倒(14:8)
(3) 对拜兽者的审判(14:9-13)
h. 基督再来时的审判(14:14-20)
5. 最后的审判──七碗神的忿怒(15:11-18:24)
a. 七碗审判的前奏(15:1-16:1)
b. 第一碗──毒疮(16:2)
c. 第二碗──海变成血(16:3)
d. 第三碗──江河变成血(16:4-7)
e. 第四碗──日头烤人(16:8-9)
f. 第五碗──敌基督的国变黑暗(16:10-11)
g. 第六碗──伯拉大河水干涸(16:12-16)
h. 第七碗──全面毁灭(16:17-21)
引出第17-18章:
i. 审判全球性的宗教娼妓巴比伦(17:1-18)
j. 审判全球性的商业巴比伦(18:1-24)
B. 基督再降临(19:1-21)
1. 宣告得胜(19:1-6)
2. 羔羊的婚筵(19:7-10)
3. 描述基督再来审判(19:11-16)
4. 最后的哈米吉多顿之战(19:17-21)
C. 人子的千年国度(千禧年)(20:1-6)
1. 撒但被捆绑(20:1-3)
2. 基督在地上作王1000年(20:4-6)
D. 撒但被释放及他最后的叛乱(20:7-10)
E. 对未得救之人白色大宝座的审判(20:11-15)
F. 永恒态(21:1-22:5)
1. 新天、新地、新耶路撒冷(21:1-8)
2. 描绘新耶路撒冷(21:9-27)
3. 描述新耶路撒冷城里永恒的生活(22:1-5)
结语(22:6-21)
第一课
启示录
经文: 启示录1:1-20
主题: 基督的本体和约翰的异象
焦点: 耶稣基督,神的儿子,他配得我们的敬拜和顺从
大纲:
一. “你所看见的”(1:1-20)
A. 序言(1:1-3)
B. 问候和颂赞(1:4-8)
1. 三位一体神的问候(1:4)
2. 基督的位格和工作(1:5-8)
C. 异象(1:9-20)
1. 背景(1:9-11)
2. 内容(1:12-16)
3. 结果(1:17-18)
4. 指示(1:19)
5. 解释(1:20)
引言:
综览及主题: “启示”一词的意思是显明或揭示,因此本书是耶稣基督通过他的天使传达给他的忠实的仆人的信息,然后由他转达给各个圣徒(1:13)。
此信息的中心是耶稣基督的本体及在他再次降临之前、之间及之后的事件(“看哪,他驾云降临”1:7)。你们应记得,基督在他第一次降临时完成了他作为一个先知及祭司的任务,但他作王的身份却遭拒绝(约19:12-16),在他第二次降临时,他首先是万族及万民的公义的审判者(19:11),然后是作万王之王,万主之主(19:16)建立他永远的王权。
根据约翰从神所得到并要他记录下来的异象(1:19),启示录可以很容易地被分为三个基本部分:
“所看见的”(一章)
“现在的事”(二至三章)
“将来必成的事”(四至二十二章)
启示录的大部分(4-22章)描述的是一些将来在人类历史发展到高潮之前必然经历的过渡阶段,并在最后融入永恒态(新天新地)的过程中的人与事。关于怎样解释本书二至三章给七个教会的信的问题,我们会在以后的学习中讨论。
本书大部分用象征性的语言,因此使得信徒们有可能明白,但当时的罗马人却不能明白,否则,他们会认为此书预示着一个即将来临的、公开反对罗马帝国(“巴比伦”)的犹太人的王。本书中的很多象征和代号在书中已经有直接的和上下文的解释,还有很多在其他经卷中也可以查考到。约翰把圣经中预言的主线(例如:教会、世界、外邦人、圣约、对撒旦的审判、大灾难、耶和华的日子、千禧年、对全地的审判等等)总结成一本书,并给出了最后的结局。
目的: 约翰写此书至少有两个目的:首先,他是受神之命而写;其次,约翰也向他作为使徒所负责的几个教会传讲指导的信息。当时这些教会正经受罗马统治者的严重迫害,约翰就是根据他们的这种处境写此书的。当时的基督徒都盼望一位君王快些来临,好能解除他们从罗马所受到的在政治和军事上的捆绑,约翰写信告诉他们此争战的最后结果,以此安慰和坚固他们的心,鼓励他们继续坚守忍耐。正如前边指出的,本书的象征性语言大概是精心设计的,所以罗马统治者不会认为它会对他们造成立即的威胁。
永恒的意义:在《启示录》中我们不仅看到对于各个时代的神的计划的实现,并且看到随着受造者得蒙救赎(罗8:18-30),创世后不久的神的咒诅被完全逆转了(创3;启22:3)。记住从圣经的角度,要先受患难才能作王,在审判和洁净后才得祝福。
观察与注释:
一.
“所看见的”(1:1-20)
A.
序言(1:1-3)
约翰在开篇就指出本书是“耶稣基督的启示”,其意思既可能表示此书是关于耶稣基督的,也可能表示是来自于他的。虽然我们最好将此视为是指信息来源,但其内容也确实是围绕耶稣基督的。所以本书既是关于他的,也是来自于他的。这些信息是由上帝传达给耶稣基督,而由耶稣“差遣使者(天使),晓谕他的仆人约翰”,这些信息再由约翰“指示他(神)的众仆人”(圣徒们──1:1)。书中应许,那些读此预言,和听见又遵守其中所记载的人将是有福的(1:3)。约翰在书的末尾又作见证说:这书上的所写的都是神的话语,因此他严厉警告那些想在这预言上加添或删去任何词句的人(22:18-19)。
关于所写的事情将在何时发生,约翰说:它们“必要快成”(1:1)。这并不一定指很快就要发生,而是指一旦开始,就会很快发生(书中所说的一切都会很快完成)。而且可以补充的是:一切都必定会按照书中所写的时间顺序发生。
然后约翰转向他的问候与颂赞(1:4-8)。在这里又一次指明信息的来源,而且描绘了将要再次降临的耶稣基督的本体和他的作为。
B.
问候与颂赞(1:4-8)
1. 三位一体神的问候(1:4)
约翰写信给“在亚西亚的七个教会”,从以下三位:
──圣父(“昔在、今在、以后永在的神”)
──圣子(“耶稣基督”)
──圣灵(“七灵”,“完全”的灵)
有恩惠与平安赐下。
2. 基督的位格和工作(1:5-8)
约翰接着描述耶稣:
“诚实作见证的”(父神的揭示者)
“从死里首先复活的”(复活者)
“为世上君王元首的”(统治者)(1:5)
然后约翰因圣子的爱、赦罪及救赎而将荣耀归于他(1:5b-6)。在第7节中约翰提出本书的主题──荣耀的基督将作为地上的审判者和君王再次降临。第8节约翰表明了父神的永恒性及主权。第8节中的“阿拉法和俄梅戛”(希腊文中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字母,乃是指“首先的和末后的”意思)在这里既指基督的永恒性,也可能指他作为神的“道”的启示性角色(见约1:1)。因此,约翰在1:4-8里概括和浓缩性地总结了神透过他的儿子耶稣基督将自己对全人类的启示。
C. 异象(1:9-11)
1. 背景
约翰因他对基督的忠诚的见证而受迫害,被放逐到拔摩岛,在岛上他听到、看到异象并受命将它记录下来,且寄给七个教会。在异象中约翰“在主日被圣灵感动”(1:10)。约翰或是在一周的第一日,或是在一个“主显现的日子”──主特别地将他自己揭示出来的特殊的一天,完全被圣灵所控制。是在这种背景下,约翰得此“启示”。因此这启示的特殊性质及来源是不能被忽略的。
2. 内容(1:12-16)
约翰描述他所看到的:
1) “七个金灯台”(1:12,在1:20指出是七个教会)
2) “七星”(1:16,在1:20指出是七个教会的使者)
3) “有一位好象人子”(基督)在灯台中间。异象中在灯台中间的基督穿着很特别的衣服,头发被描述为“白如白羊毛”,“眼目如同火焰”,以及脚象锻炼“光明的铜”这些描述都是约翰想形容基督的荣耀,这可与但以理书7:9相联系。
约翰描绘的基督具有公义的审判者的形象──“从他口中出来一把两刃的利剑”,这一点可以从神其他的话语中得到参照,神审判万民及万邦也包括人“心中的思念和主意“,异象的中心内容是耶稣基督自身。
3. 结果(1:17-18)
约翰唯一的反映就是仆倒在地,在自称为“那首先的和末后的,又是那存活的”基督的脚前,虔敬地敬拜与顺服。基督表明了他的权柄(“拿着死亡和阴间的钥匙”)并叫约翰起来并写出所见的。
4. 指示(1:19)
约翰受命写下他所见到的、正在发生的事、以及将要发生的事,这也就是将此启示(信息)分为三个基本部分的框架。
5. 解释(1:20)
约翰被告知这些象征的意思:七星是指七个教会的使者,七灯台指七个教会。教会的使者可以专指真正的服役的天使(来1:14),也可指一些特别教会的使者或长老(2:1,8,12,18等)。现在约翰转向启示中“现在的事”这一部分。
指导研经题
启示录1:1-20
1.
约翰为什么花很多时间描述基督?
2.
你怎样用自己的话描述约翰所刻画的基督的形象?
3.
对“为什么《启示录》中用这么多象征性语言?”的最好回答是什么?
4.
基督再来时,在作王之前他先要做什么?
5. 在第一章中约翰描述的是被提还是基督再降临?
6.
启示录1:3所应许的赐福依靠的是什么?在这里强调的是什么?
7.
耶稣基督配受敬拜是因哪两个基本原因?
8.
启示录1:19节怎样揭示出本书的框架?
第二课
启示录
经文: 启示录2:1-29
主题: 给四个教会的信
焦点: 基督在教会中的优先性
大纲:
二. “现在的事”(2:1-3:22)
A. 给以弗所教会的信(2:1-7)
B. 给示每拿教会的信(2:8-11)
C. 给别迦摩教会的信(2:12-17)
D. 给推雅推喇教会的信(2:18-29)
观察与注释:
“现在的事”(2:1-3:22)
启示的第二部分是在本书的第二和第三章,它包括了给七个不同教会的七条信息,怎样根据应用这些信息的对象来解释他们,已经成为很多辩论及大量材料的主题。关于如何应用这些信息大致有以下三个基本观点:
历史派观点:这种方法认为此信息是给使徒约翰负责的、确实存在过的七个教会的。因此它们只与约翰当时的年代有关,是用于激励、称赞、责备及指正。从原则上讲,有些人也看到它们同样适用于当今教会所存在的问题,同时要注意,每一条信息也都是给“各教会”(2:7;3:11等等)
超级(极端)时代论观点:认为启示录中的信息纯粹是预言性的,只与教会被提后的大灾难时期出现的七个教会有关。但如果这些信息是属于“现在的事”的话,它就不太可能对约翰当时的读者没有实际应用性。况且,当时在这七个地方确实有教会存在。
历史性预言观点:认为这些信息都是给约翰当时的真实教会的,但信息中揭示的有关教会发展的进一步的过程是开始于约翰所在的时代,继续到当今的教会时代,一直持续到大灾难前(见3:10讲的非拉铁非教会),那时的真教会将会被提。
应当注意,在约翰生活的时代,教会确实经历了他所讲的种种问题。实际上,表现出约翰所提到的每一种特色的教会在任何时代都存在,但在每个时代的教会中总有一个显著的、代表性的特色。这是在教会历史的持续发展中得以揭示出来的。以下的图表是对此观点的一个总结:
教会 |
字义 |
时代特色 |
建立时间 |
以弗所 |
蒙爱的人 |
使徒教会 |
主后33年 |
士每拿 |
馨香没药 |
被迫害的教会 |
主后100年 |
别迦摩 |
全面结婚 |
国家教会 |
主后316年 |
推雅推喇 |
持续献祭 |
罗马天主教会 |
主后615年 |
撒狄 |
逃脱出来 |
宗教改革教会 |
主后1517年 |
非拉铁非 |
弟兄之爱 |
奋兴宣教的教会 |
主后1750年 |
老底嘉 |
人民统治 |
自由派教会 |
主后1850年 |
应当注意的是以弗所教会被士每拿教会取代,而士每拿教会又被别迦摩教会取代,但推雅推喇教会及后边提到的教会是同时并存的。(中文版注:也有人认为全部七种教会现在都存在。认为在某些国家或地区还有“国家教会”和“被迫害的教会”
是无可争议的,只是“使徒教会”只是在低一级的意义上存在,因为原来意义上的“使徒”──基督复活的目击者或其直接传人──已经不存在了,但是为福音开荒的宣教士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使徒,因为他们代表送他们的教会;就象新约时代的“作先知讲道”与旧约时代的“作先知”有所不同,又有所相似一样。注意此观点不同并不影响以下的论点)。
以上观点(至少被彭泰克博士所广为宣传,J.D.Pentecost,美国达拉斯神学院教授,著名圣经末世学专家)支持启3:10中给非拉铁非教会的应许是给在教会被提时的所有教会信徒的看法。是那个“世界联合教会”中象推雅推喇教会、撒狄教会、及老底嘉教会的“口头信徒”(不真实、不纯正的)会进入大灾难时期,并组成启17章中提到的大淫妇教会。这些教会的特点是冷淡(不热心),这是神所极其厌恶的。
历史性预言的观点有很多优点。约翰的读者尚未意识到其中展望性的观念并不重要,因为这些信息很清楚地对他们所在的时代有恰当的应用性。另外,此观点并未因为教会必须在基督再来之前通过七个阶段的发展而否定“紧迫性(切近性)的教义”(基督可能在任何时候再来),因为在每个历史阶段,教会的横断面上都会有每一个类型的教会。
回顾一下就可以看出,这些教会类型很好地展示了教会历史上各个连续时代的教会的特色,这确实是一个有帮助的研究方法。
约翰现在开始给各个教会传讲信息,每一份都以“你要写信给某某教会的使者”开始,对每个教会的信息都可归纳为称赞、责备和劝导(纠正或勉励的行动),如下表:
称赞 |
责备 |
劝导 |
以弗所(2:1-7) |
|
|
行为、劳碌、忍耐(2节);忍耐,并不乏倦(3节);恨恶尼哥拉党人(6节) |
把起初对基督或真道的爱心离弃了。 |
回想、悔改; 行起初所行的(5节) |
士每拿(2:8-11) |
|
|
外在及内在的试炼;患难;贫穷;受毁谤(9节) |
无! |
务要至死忠心(10节) |
别迦摩(2:12-17) |
|
|
不拜偶像,坚守主名;不弃绝真道;为主被杀(13节) |
贪心;吃祭偶像之物;行奸淫的事(14节);服从尼哥拉党的教训(15节)。 |
悔改(16节);回到神的话语上去 |
推雅推喇(2:18-29) |
|
|
行为、爱心、信心、勤劳、忍耐、善事 |
拜偶像、奸淫、容让异端教导 |
持守已有的真道 |
补充注释:
1.
注意基督将他的信息传达给各教会的“使者”(2:1,8,12,18)。希腊文“angelos”一般是指天使,但在新约中也指人的使者(例如太11:10;路9:52)。在这里大概是指各教会中的牧师或长老。这些信息确实是要在各教会宣读的。
2.
这是神的信息──[神指示约翰]“你要写信…,说:…”(2:1等)
3.
基督非常清楚地知道各个教会的情况,这是很明显的(例如2:2)。要特别注意:基督以他自己的标准来评价各个教会,而不是以各个教会相相比较哪个更好或更坏来评价。
4.
也要注意每个信息也都是给“各教会”的(2:7,11,17,29)。它也适用于今天的教会。
5.
注意每封信中对基督的不同描述:
经节 |
教会 |
特点 |
基督的形象 |
2:1 |
以弗所 |
失爱心 |
权威和卓越(首要)的 |
2:8 |
士每拿 |
遭迫害 |
永生,复活──希望 |
2:12 |
别迦摩 |
搞妥协 |
能辨明一切的神的道 |
2:18 |
推雅推喇 |
真腐败 |
圣洁、公义的审判者 |
每封信中基督的形象都与给那个教会的信息有直接关系。
6.
每封信都包括一个激励(劝勉)和应许,奖赏那些“得胜的”
(2:7;11;17;26)。信徒“得胜”靠的是信心(见约16:33;约壹5:4-5)。而且,每一个应许都与永恒态中的某个具体事情有关(21-22章)。一个“得胜者”是一个凭信心取得胜利的人。
7.
士每拿(遭逼迫的)教会和后来的非拉铁非(弟兄相爱──忠心传道的)教会完全没有被责备。而撒狄和老底嘉则根本没有被称赞。
8.
注意对各教会所建议的“纠正的行动”或者劝勉(勉励)(2:5,10,16,21)。悔改看来是关键词。它意味着彻底转变的思想,结果就是合宜的行为。
对于每个教会的细节:
9.
以弗所(2:1-7)──以前,保罗曾经称赞以弗所人,因他们“信从主耶稣”(对基督的信心),和“亲爱众圣徒”(对众圣徒的爱)(弗1:15)。他们所“离弃”的是这样一种“优先性”。
“离弃”一词的通常指一种有意的行为,它可能导致的是颠倒了优先次序,反而先考虑价值或意义较低的事情。注意在这里基督是以一个居于至高(权威)而卓越(首要)地位的身份来讲话的──“那右手拿着七星的”(2:1)。“爱心”这个词是agape(“爱加倍”,希腊文“圣爱,真爱,无条件的爱”),大概既指基督,也指神的道。
他们的信仰是正确的(2:2)、他们的计划及工作都颇有果效(2:2)、他们的坚忍及耐力值得称赞(2:2)。(中文版注:从外表看他们是很好的,但是问题出在心里。)
基督警告他们说他也许会将他的手挪开(“把灯台从原处挪去”),这大概是针对那些衰落中的使徒教会。(中文版注:使徒时代的一些超自然性恩赐在一世纪后期逐渐消失,其原因虽然与在神主权中要传的信息已经完备[圣经已成型,没有必要再有传信者]有关,但也与人们的心开始失去了对神的爱有关。注意这不意味着今天你若爱神就能找回过去的超自然恩赐。)
10.
士每拿(2:8-11)──对于这个处于被迫害的教会,基督以那位提供永生希望(2:8)的身份出现,以鼓励和提高那些苦难中人的士气。对他们的劝勉是:“要至死忠心”(2:10)。(中文版注:注意没有应许让他们不受逼迫。)
“十日”的患难也许是指他们处于极大试炼中的特定的十天,也可能是指从主后54年的尼禄(Nero)统治到主后284年的刁克理仙(Diocletian)统治期间,教会遭受很大逼迫的10个连续的阶段。(中文版注:历史上共有十个罗马皇帝正式发布过逼迫基督徒的命令。)
要注意,虽然从属世的角度来看,这些受逼迫的教会是很贫穷的;但从神的角度来看,他们却很富有(2:9)。这对我们很有指导意义。
那些被逼迫的信徒拒绝崇拜君王和宣称“该撒是主”。耶稣可以亲身与他们认同。
11.
别迦摩(2:12-17)──此教会大概也代表那个在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e,在主后315年作罗马皇帝后宣布基督教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之后,处于“妥协”状态的国家教会。基督在这里被描绘为“那有两刃利剑的”(2:12)。这个教会是一个掺杂着正确和错误信仰,有善也有恶的行为的教会。来4:12也许正适合于这里,神的话语具有穿透力,能辨别并揭露一切的错误。在这里有一些称赞(2:13),但明显地,贪婪(巴兰,旧约先知,为了金钱而背离神,见民数记)、奸淫和放纵(尼哥拉党)是他们的问题。尼哥拉党是指一伙认为不需遵守任何的条令及法规,每个人自由地作自己想做的任何事。(中文版注:也有人说尼哥拉党是指抓权,因为尼哥拉名字的意思是控制,而圣经人物的名字几乎总和他的行为的意义有关。)
给得胜者奖赏的“隐藏的吗哪”、“白石”及“新名”的意思很模糊,有很多种解释。多数释经家认为“隐藏的吗哪”是指基督供应的全备性,就象象“天国的粮”一样(约6:48-51)。或者它指在约柜中的藏在金罐中的吗哪,它代表神的供给(出 16:33-34)。
对“白石”的最好的解释是:它代表法庭投票用的一块石头(中文版注:古希腊人在法庭上的审判员用黑白石头投票,黑色指有罪,白色指无罪),意思是:人在被指控后被宣告无罪。因此,它是指在基督里不被定罪(罗8:1)。
“新名字”很可能指救恩(参见3:12;14:1;22:4)及信徒与神之间永远的新关系。
12.
推雅推喇(2:18-29)──此教会名字的意思是“持续献祭”, 它是针对腐败的教会,更有可能是代表罗马天主教。
注意基督是以要降临进行审判的“公义的人子”的身份传达此信息(2:18)。此教会先受称赞(2:19)而后受指责(2:20 -23)。
耶洗别可能是个真实的历史人物,她从信仰和道德上都使教会败坏(2:20),在此亦提及权柄的问题。(中文版注:罗马天主教把马利亚的身份在实际上提高到与神同等,从而败坏了基督教的基本实践。可能与此有关。另外,天主教认为在圣餐中,面包与酒真的变成基督的身体与血,实际上是认为基督在十架上的受死不充足,而把耶稣持续献祭。)
注意在25节中说那些与主同在的要“持守”。
启示录第二章中对于教会的四重描述 |
要求的 品质 |
|
|
|
|
纠正或 劝勉 |
|
|
|
|
|
责备 |
|
|
|
|
|
称赞 |
|
|
|
|
|
基督的 形象 |
|
|
|
|
|
教会 |
以弗所 “蒙爱的人” 失爱 |
士每拿 “馨香没药” 被逼 |
别迦摩 “完全结合” 妥协 |
推雅推喇 “继续献祭” 腐败 |
|
经节 |
启2:1-7 |
启2:8-11 |
启2:12-17 |
启2:8-11 |
指导研经题
启示录2:1-29
1.
为什么2:1,8,12节中的“使者”很可能指长老或牧师?
2.
基督评价每个教会时是否与其他教会相比较?
3.
基督是以何种衡量标准来评价各教会的?
4.
约翰为什么要在每封信中费力描绘一个不同的基督的形象?这与每条信息有何种关系?
5.
启示录2章中的四封信与每个教会被基督“要求的品质”有何关联?
6.
当今的教会以何等的具体方式“离弃”了当初的爱心?
7.
为什么教会有必要“遭逼迫”?它确证了什么?
8.
为什么教会中的假教义很危险?它把教会引向什么?
9.
如果不悔改,基督应许他将会做什么?
10.
你是否同意对《启示录》2至3章中给七个教会的信采用历史性预言的观点?为什么?
第三课
启示录
经文: 启示录3:1-22
主题: 给三个教会的信
焦点: 基督在教会中的优先性
大纲:
二. “现在的事”(2:1-3:22)
E. 给撒狄教会的信(3:1-6)
F. 给非拉铁非教会的信(3:7-13)
G. 给老底嘉教会的信(3:14-22)
观察与注释:
在第3章中约翰记录了基督对另外三个教会的评价──撒狄、非拉铁非和老底嘉教会。
称赞 |
责备 |
劝导 |
撒狄(3:1-6) |
|
|
一些忠信的人(4节); 按名是活的行为(2节) |
灵里的死;不完全的行为(2节) |
回想,遵守,悔改(3节) |
称赞 |
责备 |
劝导 |
非拉铁非(3:7-13) |
|
|
行为;诚实的事奉;遵守神的道,未弃绝他的名(8节);忍耐(10节) |
无 |
持守所有的(11节) |
注意:根据历史性预言观点,《启示录》3章10节所指的似乎是地上真教会结束的时期,因他们在大灾难前已经被提。基督应许“在普天下人受试炼的时候,保守你免去你的试炼”,“免去”意味着离开而不是“经过”,这节经文与帖前5:9一同说明在大灾难以前所有地上真正的信徒都被提。同时在这里要注意,这些试炼是集中于地上(“世界”──被撒旦所引领的反对神的伪世界体系)的。此“试炼”将揭示世界(原文“宇宙”)的真正的无意义。这样,从真教会的角度来讲,地上的“教会时期”已经结束。剩下的老底嘉教会是个“只是自称信神”(不冷不热、漠然冷淡)的教会,它将进入大灾难时期。
称赞 |
责备 |
劝导 |
老底嘉(3:14-22) |
|
|
无 |
冷淡(不冷不热)(16节);骄傲(灵性上);自我满足(17节) |
回转向神(18节);热心(19节);悔改(19节) |
注意:这样,老底嘉教会就代表那大淫妇教会,它后来形成在《启示录》17章中提到的宗教的巴比伦,是世界范围假崇拜体系中的一部分。《启示录》3:20讲的公开接受基督的救恩,尤其是在大灾难期间信他的人。神在施行审判的大灾难时期依然仁慈而慷慨地赐予救恩是显而易见的。对于在大灾难时期成为圣徒的人,基督会与他们相交(3:19;20)。
纵观给教会的这七条信息,可以看到对所有的得胜者都应许有赏赐(2:7;11;17;26;3:5;12;21)。这应该是指所有的真信徒,他们凭者在耶稣基督里的信心胜过了那世界(约壹5:5)。
现在约翰由“现在的事”转向本书的主要部分“将来必成的事”──在真教会被提之后将要发生之事的过程。在补充注释之后将详述“灾前被提论”的论证。
补充注释:
1.
注意在每封信中对基督的不同描述:
经节 |
教会 |
特征 |
基督的形象 |
3:1 |
撒狄 |
没有力量 |
圣灵赐给能力 |
3:7 |
非拉铁非 |
忠信相爱 |
圣洁、大能和信实 |
3:14 |
老底嘉 |
不冷不热 |
热心、对神的真实见证 |
2.
这三个教会大概可以代表当今所有的教会,在今天的教会中你能找到以上每样信徒的典型。
3.
似乎在第二章强调的是基督所期望(要求)的品质(品格),而在第三章强调的却是期望(要求)的行为。
4.
撒狄(3:1-6)──此教会名字意为“逃脱出来的人”,它大概是指那些经过宗教改革后的教会。此信开始对此教会的行为有一点称赞(3:2),但接着就责备他们的行为不完全(不能把它完成)。
因为在3:1提到“神的七灵”,和撒狄教会(在灵里)“其实是死的”,所以耶稣在这里大概是指他们只是靠血气做神的工,而不是倚靠圣灵的能力。今天的教会也在很多地方靠血气而行。
同时要注意3:5讲到真信徒(“凡[凭信心]得胜的”)有永远的安全(不会失去的救恩)──“我也必不从生命册涂抹他的名”。这是对“一次得救,永远得救”教义的重要确认,只不过是用负面的方式讲述的。
5.
非拉铁非(3:7-13)──此教会名字的意思是“弟兄相爱”,它是指各时期里信徒对基督及他的教训很有信心的教会。在每个时代的每个教会,都有“非拉铁非式”的信徒。这些是真正的教会──将来会被提的教会。在3:7中提到基督的“圣洁”以及他的能力、权柄及信实。
象在前边提到的,3:10是支持教会在大灾难之前被提的的重要经节。
6.
老底嘉(3:14-22)──此教会名字的意思是“人民统治”,它指的是自由派(新派:用自以为是的“现代”方式滥解圣经,偏离正统信仰)的、冷淡的、不冷不热的“教会”。3:14所描述的基督的形象与此教会的骄傲放肆、毫无力量和虚假伪装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些不信者在灵性上瞎眼,看不到他们自己的真实状况。但虽然这样,耶稣仍然向他们表达自己的爱并鼓励他们“要发热心,要悔改”(3:19)。此教会的冷淡使基督感到恶心(3:16)。这是怎样的控诉!令人难过的是,推雅推喇(假教义和不道德),撒狄(属血气和灵里软弱)及老底嘉(无动于衷和属灵瞎眼)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正确地描述了今天自称信耶稣的教会的相当大一部分。
对灾前被提论的论证
引言:
对于教会在大灾难前将会被提,最好的证明就是经上所讲的大灾难的目的。其两个主要目的都与教会没有直接关系。
大灾难的第一个目的是使“普天下人受试炼”(3:10)。可以看到,这是针对那些不信者,因他们的悖逆和不信而使神的愤怒在审判中降临。此试炼揭示出他们真正的品质,及他们在神面前完全的失败。教会已经得以洁净,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讲不需要再经试炼(弗1:4;5:25-27)。
大灾难的第二个主要目的是使犹太人准备好迎接他们的王,并继承他的国,以实现但以理书中的关于70个七的预言(但9:24-27)。“耶和华的日子”中要首先来临的是审判,即神对罪的忿怒完全降下;而后才是祝福,即给以色列民的千禧年国度(珥2章)。《启示录》很清楚地显明,关于大灾难时期的启6-19章所揭示的对象是以色列,而不是教会,因为后者在这些章节中从未被提到。耶利米书30:5-7指出,犹太人被应许将从受难的时期中被神解救,而未被应许不必经受它。
灾前被提论的主要支持是来自两节经文(帖前5:9-11及启3:10),此两节经文将在下边进行具体讨论,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经文及论述对此提供有力支持,我们也将进行简要引证。
一.
主要经节
A.
帖前5:1-11
在帖前5:1-11中所应许的“得救”强烈地支持灾前被提论。
在第9节保罗对新约时代的信徒说:“神不是预定我们 受刑”,正因为这教会不被预定受刑的应许,以及本章节上 下文的叙述,从而有力地证明了灾前被提论。
此证明有以下几点:
1.
基督徒被预定不受的忿怒(和合本又译为“受刑”或“刑罚“)是指大灾难。
(1)
从用词方法来看,圣经清楚地指明:末日的大灾难是有别于永刑的。例如:太3:7;帖前2:16;帖后1:6-8,还有《启示录》中的许多经句,描述了神在大灾难中向全地发出的愤怒。而启6:16-17;14:10;11:18;19:15;帖后1:9-10则描述出与之有别的永刑。
(2)
在第9节提到的忿怒与第1节中的“时候日期”有关,说明它讲的是在末世大灾难时期的忿怒(但2:21;徒1:7)。另外,在第2节中提到的“主的日子(耶和华的日子)”也把大灾难中的忿怒与彰显主的荣耀联系起来。显然这里所说的是末世学中的忿怒(大灾难时期)。
(3)
“主的日子”突然到来象“夜间的贼”,说明审判将在不可预料的时候倾覆在大地上。这里保罗的头脑中所想到的一定是马太福音24章及主的话语(“产难”等)。当地上正在享受平安稳妥时,从天而来的审判将突然降临(帖前5:3)。
(4)
第1-3节与第4-9节在结构上的平行关系证实这里讲的刑罚指的是末世时大灾难中的刑罚。例如,那些“属黑夜的”和不儆醒的必然“绝不能逃脱”(3节)。但是,那些“属乎白昼”的必然“不预定受刑”(9 节),事实上,他们无论醒着还是睡着(不是指身体的而是指灵性的──10节),都将被提。
2.
不被“预定”受刑的应许指的是身体在那时被提。“预定”的意思是“被指定”,一般我们不会经历未被预定的事情。相反,那些“绝不能逃脱的人”似乎也是被预定的(参见彼前2:8)。被提走(解救)正是“不能逃脱”的鲜明对照。可根据帖前1:9-10来理解帖前5:9,它表现出基督徒的过去(离弃偶像)、现在(服事又真又活的神)和将来(等候耶稣“他救我们脱离将来的愤怒”)的生命过程。根据上下文,帖前1:10 和5:9内容应该是对等的。
虽然有人会争辩说死亡实际是被拯救,但从帖撒罗尼迦前书的上文下理来看,再考虑到保罗所信的“主的日子”(审判)来临是切近的(不可预知的)教义,那么它给帖撒罗尼迦人的希望就实在是太微薄了。
B.
启3:10
这是另一段强烈地支持灾前被提论的经节。基督给非拉铁非教会(以及所有“教会”3:13)的应许是:“我必在普天下人受试炼的时候,保守你免去你的试炼”。虽然此经节并未明显提出被提之事,但它却提到了被提对教会造成的结果。
1.
免去(Tereo ek)最可能的意思是“被保守在…之外”(参见约17:15)。还有另外一些词语约翰可以用来指“在…之内被保护”,如果他真的想说这个意思的话。
2.
“时候”(原文:小时)这个词既可以指一般的一段时间(约2:4;4:21,23),也可指字义上的一个特定的小时(这种用法一般要加上数字)。教会将被保守的时候是普世受试炼的那一段时间。
3.
“受试炼的时候”是指在神的国度到来之前的,大灾难的忿怒(刑罚)阶段(但12:1)
4.
“试炼”将是世界范围内的,《启示录》中有另两节经文支持(12:9;16:14──世界范围),它也与大灾难的刑罚是世界范围的概念相吻合。
5.
“试炼”是对“普天下的人”(原文:住在地上的人)。这是一个技术名词,在《启示录》全文中都特指不信者。(6:10;8:13;11:10;12:12;13:8,12,14;14:6,7;17:2,8)。与这在大灾难期间特有的世界范围广泛试炼相对比的是启2:10中提到的对于信徒的有限而且特定的试炼。如前所述,对不信者的试炼是为了揭示他们的真实品性,和他们在神面前的完全失败,并显示神在他正义的审判中的公义性。教会的真实品性已经被揭示过了。
为使信徒被保守在“试炼”之外,灾前被提就是十分必要的。
限制从句“因为你们坚守我的道”从根本上指出所有真信徒的品性(约8:51)。如前边所述,给七个教会的信也是致所有教会的信。
二. 其它支持的论述和经文
A.
启示录中描写大灾难时期的6-19章没有提到任何在地上的教会,并且是直到审判之后才被提到。虽然这是一个“沉默的论据”,但却是有力的。(中文版注:“沉默的论据”是逻辑学中的一种较弱的论证方法。一般认为只能作为一般论据,不能下定论,因为没有提到的事不一定没有发生。但是如果叙述的倾向是穷尽性的,象启示录作为对大灾难时期的最终的神的预言,那么“沉默的论据”也可以是有力的论据)。
B.
以下的论据并不绝对证明灾前被提,但却很重要:
1.
教会和以色列的区别──教会被免去大灾难,而以色列则等她的真品性被试验出来后,在大灾难中被解救。
2.
主再来的急迫性(切近性,无法预知性,没有任何圣经预言)。
3.
挪亚和罗得被免去审判的例子预示教会也将被免去审判。
C.
帖后2:6-8中的“拦阻者被除去”可能是指内住于教会的圣灵在教会被提时将离开地上,但也可能有别的解释──阻拦者可能指其他东西,如政府等等,不过都不如圣灵的解释好。
D.
帖前4:13-18说到被提之事,但未论及它的时间。
E.
在帖后2:3节中的“离道背教”原文只是“离开”的意思。它可能指教会被提(“离开”地上),也可能指留下来的假“教会”偏离正统信仰。如果是指教会被提的话,那么经文指明,这必须发生在“主的日子”之前。但这并不是定论。
结论:帖前5:1-11与启3:10都有力地论证了灾前被提论,并且《启示录》本身的内容和结构也都指向这一点。另外,如果教会还要在大灾难中受“试炼”,其有何真正目的就很难辨明,因为教会的为义的属性已被揭示了。对背道的教会及以色列人的试炼是与圣经整体的教训一致的,但教会经过大灾难的试炼却与此不相一致。 |
要求的 行为 |
|
|
|
|
指正 |
|
|
|
责备 |
|
|
|
|
称赞 |
|
|
|
|
基督的 形象 |
|
|
|
|
教会 |
撒狄 “逃脱的人” 无力 |
非拉铁非 “弟兄之爱” 信实 |
老底嘉 “人民统治” 冷淡 |
|
经节 |
启3:1-6 |
启3:7-13 |
启3:14-22 |
指导研经题
启示录3:1-22
1.
为什么被描述的撒狄教会的景况很令人难过?
2.
为什么当今很多教会都显得“没有力量”,其后果是什么?
3.
对非拉铁非教会的主要称赞是什么?
4.
启3:10节怎样指向大灾难前的被提?
5.
大灾难的目的是什么?它与教会有何联系?
6.
为什么描述的老底嘉教会的形象是很可怕的?
7.
在撒狄和老底嘉教会中你看到哪些与当今的教会的共同之处?为什么它们如此普遍?
8.
根据启2和3章中你怎样定义“得胜者”?
9.
在《启示录》中给七个教会的信息与现在有关吗?
10.
为什么在当今的教会中有太多的“知识”而有太少的“热心和激情”?
第四课
启示录
经文: 启示录4:1-5:14
主题: 天上的序幕及书卷
焦点: 真正的敬拜的性质
大纲:
三. “将来必成的事”(4:1-22:5)
A. 大灾难时期(4:1-18:24)
1. 天上的序幕(4:1-5:14)
a. 神坐在宝座上(4:2-3)
b. 宝座周围的情景(4:4-11)
(1) 二十四个座位和二十四位长老(4:4-5)
(2) 四个活物──天使“基路伯”(4:6-7)
(3) 围绕宝座的敬拜(4:8-11)
(a) 活物的敬拜(4:8-9)
(b) 24位长老(圣徒)的敬拜(4:10-11)
c. 天国里被封严的书卷(5:1-14)
(1) 书卷(5:1)
(2) 提问──有谁配展开书卷呢?(5:2-7)
(3) 活物、长老和天使的回答(5:8-14)
介绍:
现在《启示录》的着眼点转向未来。约翰描述了他在异象中看到的在地上的大灾难到来之前天上要发生的事情(4-5章)。对大灾难时期的描述占了《启示录》63%的篇幅(6-19章)。但在解释这些事件之前,约翰首先要作铺垫,因为地上发生的事源于天上的事。
观察和注释:
天上的序幕(4:1-5:14)
在这一部分中,约翰展现出基督有权利(权柄)及能力,作公义的审判官,来实行神的审判。约翰在4:1开始描述他所看到的在天上发生的事情的异象,神命令他:“上到这里来”,看“以后必成的事(这些事之后将要发生的事情)”。有人认为这里是在讲被提的事,但那应该是在3:10,而4:1是在讲一个异象,而不是讲对已经在天国的圣徒的移动(提走)。约翰所看到的异象被详述在4:2-5:14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神坐在宝座上(4:2-3)
约翰在描述坐在天上宝座中的神时,用描述精美的宝石的语言,并引用结1:28中提到的彩虹的形象来描述神的荣耀。
宝座周围的景象(4:4-11)
24个座位和24个长老(4:4-5)──约翰描述有24个座位围绕神的宝座,并有24个“身穿白衣,头上戴着金冠冕”的长老坐在上面(4:4)。有人建议说这24位长老是天使,与4:6提到的活物类似;但他们更有可能是代表在3:10被免去试炼的整个被救赎的教会;因为天使不会披戴公义的(白色的)外衣,也不会接受奖赏的冠冕,然后在敬拜中献回给基督。因为大卫曾经将祭司分为24个班次(代上24章),这个数字可能代表全部的祭司──信徒(教会,新约圣徒),但不包括在基督再来(荣耀降临)时才复活的旧约圣徒(见但12:2;赛26:19-20)。
四活物──基路伯(4:6-7)──约翰也看到在宝座周围的四个活物。根据以西结书1章的记载,它们很象是基路伯,是居于最高位的天使,神的旨意的执行者。注意在执行《启示录》中描绘的神的审判时,天使们有非常重要的角色。
宝座周围的敬拜(4:8-11)
──基路伯的(4:8-9)──这些活物(说“圣哉、圣哉、圣哉”…,原文是“圣洁,圣洁,圣洁”)日夜不断地敬拜及归荣耀给神,因着神的圣洁、权柄、能力、永恒、以及发自于他圣洁位格的公义的审判。神的圣洁是在圣经中被连续三次高举的唯一的神的属性。(中文版注:希伯来文化中连续三次提到一件事等于说那是无限的。)
──24个长老(圣徒们)的(4:10-11)在这里可以看到圣徒在神面前俯伏,因他是创造者而敬拜他。在4:4中的圣徒头上的冠冕(奖赏)被放在宝座前作为感恩而献上。注意:有人认为这24代表两个各有12的部分──以色列的12个支派(代表旧约圣徒)和基督的12个使徒(代表新约圣徒)。
天上封严的书卷(5:1-14)
书卷(5:1)──约翰接着看到在神的右手上拿着一个用七印封严的书卷。
问题(5:2-7)──谁配展开书卷?约翰记录说一个“大力”的天使大声宣告:“谁配展开那书卷,揭开那七印呢?(5:2)”接着宣告说天上、地上、地底下没有能展开那书卷的(5:3)。这个问题实际上成为:谁有权利或权柄,可以展开并观看书卷,并且执行书卷中揭示的审判?
约翰就大哭,直到一个长老宣告说有一个已“得胜”的,有权利打开印,并执行审判;他是犹大支派中的狮子,是大卫的根。基督是弥赛亚,是大卫一支的王;他献上自己的生命,但又因着复活而战胜了死亡(见约5:27-29);因此,他有权利施行审判,并在其后作王(参见腓2:5-11)。
基督被进一步描述为象“羔羊站立、像被杀过、有七角七眼”(5:6)。基督在他荣耀、复活的身体上还带着十字架的印记。七角代表他的权柄和力量(无所不能),七眼(说明基督的无所不知)也代表圣灵的无所不在;圣灵在大灾难中是参与给人定罪(或促人悔改)的主要力量。通过十字架世界受了审判;现在,因着基督献身为完全祭,而使他有权利对世界施行在6-19章提到的审判。基督前来从父神右手中拿了书卷。
四活物、基路伯和长老们的反应(5:8-14)
在基督被认定为那位有权柄展开书卷并执行审判者的时候,四活物、基路伯和长老们的反应是爆发欢呼,是对“被杀的羔羊”的赞美和敬拜(12节)。
基督被赞美和敬拜是因为:
(1)
用他的血所行的救赎,“从各族、各方、各民、各国中买了人来,叫他们归于神”;
(2)
在他降服地上万国之后,在地上建立永远的王国。
约翰明确地指出:这一敬拜是与基督将要施行的审判(揭开印)有关的;他的审判将地上万物都放在他脚下,然后他作为弥赛亚将建立他在地上的王权(见林前15:20-28)。在6-19章中描述的审判,目的是使悖逆的全人类都归服于基督的统治之下。正如旧约预言书(例如约珥书2章;撒迦利亚书9-13章)中所清楚描绘的,神的审判要先于他的祝福──“主的日子(耶和华复仇的日子)”将以审判开头,而以祝福结尾。
我们在这里看到:神对各时代救赎计划圆满完成(见赛40:21-26;46:8-11;弗1:3-11)。在4章和5章中,约翰揭示了在基督建立王权之前,首先得到审判的权利。接下来从第6章开始就叙述审判。“将来必成的事(这些事之后要发生的事情)”特指6-19章的审判,及接着的20-22章的祝福。
指导研经题
启示录4:1-5:14
1.
约翰在描述大灾难之前先揭示有关天国的异象,为什么这很重要?
2.
你是否能感觉到宝座周围敬拜的“气氛”?它在你头脑中形成什么样的印象?
3.
在神宝座周围参加敬拜的有谁?
4.
这种景象怎样揭示神对各时代救赎计划的圆满完成?
5.
基督配得展开书卷及揭开印是基于什么?
6.
启5:9-10与传福音和大使命有何重要关联?
7.
既是将来不是所有人都能得救,在何意义上基督是全世界的救主?
第五课
启示录
经文: 启示录6:1-7:17
主题: 七印审判1-6;插曲
重点: 大灾难开始
大纲:
三. “将来必成的事”(4:1-22:5)
A. 大灾难时期(4:1-18:24)
2. 审判开始──七印──灾祸的前半段(6:1-8:1)
a. 第一印──敌基督“白马”(6:1-2)
b. 第二印──战争“红马”(6:3-4)
c. 第三印──饥荒-物价飞涨“黑马”(6:5-6)
d. 第四印──死亡“灰色马”,四分之一的人被杀害(6:7-8)
e. 第五印──逼迫─殉道,“被杀之人的灵魂”(6:9-11)
f. 第六印──物体和宇宙的骚动,“地大震动”(6:12-17)
g. 插曲──通过144,000犹太传道人向人们提供救恩(7:1-17)
h. 第七印──揭开七枝号的审判(8:1)
观察与注释 :
审判开始──七印──大灾难的第一部分(6:1-8:1)
审判包括三组,在《启示录》中是按时间顺序叙述的,虽然它们不一定在一个结束后另一个就立即开始。这些审判是用印、号及碗进行描述的。要注意七枝号审判是在第七印审判之下揭示的,而七碗审判是在第七枝号审判之下揭示的。另外很重要的是看到:在第六印和第七印之间有一个“括号”或插曲,回溯神在前边的六个审判倾泻大地时,仍以他的怜悯及恩典施行救恩,以及所行的结果。因此,第7章是对大灾难第一部分的一个解释性的插曲(3年半)。
注意第3至第5印审判很自然地从前两印审判延伸出来。
虽然七印审判属于大灾难的第一部分,但它们在整个过程中并不占据均衡的时间段,我们将会看到,第一印审判占据了大灾难第一部分的大部分时间,而2-6印审判发生在第一部分结束时。大灾难第二部分包括七枝号和七碗审判,而七碗审判发生在大灾难时期的末尾、基督再降临之前。
中文版注:因为启示录里没有明确写明大灾难的中点对应第几印审判,故此解经家对此意见不一。另一种最好的意见是:因为敌基督在一七之半开始“行毁坏可憎的”[但9:27],大肆迫害犹太人和大灾难期间信主耶稣的人[太24:15-22],而在第五印前有“大灾难圣徒”的灵魂──尚未复活──要求伸冤[启6:9],因此“一七之半”可能发生在第4-5印之间。本书作者认为这时间对应启7:9-17,因此“一七之半”是第6-7印之间。
在仔细研究每印审判之前,先要想到神的忿怒在整个七年大灾难中都是显而易见的,虽然它程度与结果在各时有别。从性质上讲它们都是神的忿怒的表达。所以,七印的审判和末了七碗的审判一样是神忿怒的表示的一部分;因为6:15-17宣告说:地上的人意识到此七印审判是来自“羔羊的忿怒”。这就驳斥了灾中被提论,因为那样教会就要承受前一部分的神的忿怒了。
现在约翰开始叙述前六印审判。(第6章)
第一印──敌基督“白马”(6:1-2)
约翰提到是“羔羊”揭开第一印,在此强调了基督的牺牲的角色,因此而有权利施行审判。第一印揭示一个征服者骑在一匹“白马”上,他“拿着弓,并有冠冕赐给他”。在启19:11中所描绘的基督也是骑在“白马”上,他是来结束审判并宣告和平的开始;而在6:2看到的是一个虚假的、魔鬼附体、撒但伪装的“救主”(即敌基督──但7:8的“小角”;但8:23中“面貌凶恶”的王[这里首先指敌基督的预像:安提阿古四世伊彼凡尼,主后175-164,但也说明以后的真敌基督];但9:16和11:36中的“王”;太24:15和但9:27中的“行毁坏可憎的”;以及但7:3、启11:7、启13:14中的“兽”等等)。在这里敌基督是以一个给世界带来和平者的形象出现的,他拿着“弓”(彩虹或战弓),但没有箭。虽然他被差去征服,但不是通过军事力量,因为有“冠冕赐给他”(好象西方“复兴的罗马帝国”中的10国联盟[欧洲联盟]──启13:1;17:12)。
这标志着大灾难的开始,与之相关的是敌基督与以色列所签的和平协定(“坚定盟约”,但9:27),在此约中他保证他们在地上有“一个七(七年)”的平安,但他到一半时就毁约了。
这也就开始了但以理书中所说的“第70个七”(但9:27)。敌基督的出现并不引人注目,也未被人认出,因为那时教会已经被提。他的权利的增长是在大灾难的前3年半中。
有趣的是,我们可以看到:在第一印(“白马”)中敌基督是从撒但得着能力(13:2),但实际上他却是在被神利用,作为对世界施行审判的工具。
第2-6印审判发生在大灾难的中间,那时,当以色列受到“歌革和玛各”(可能是俄罗斯和“欧佩克”[石油输出国组织,即阿拉伯联盟])的威胁时,敌基督撕毁了他签订的保护以色列的盟约;这时,以西结书38-39章
(而不是启20:8)描述的战争就会爆发。以色列将受到巨大的损失,但神将直接介入,毁掉歌革和玛各,留下敌基督,让他去自由地追逐他的敌挡神的子民的目标。
第二印──战争“红马”(6:3-4)
由敌基督建立的假和平已经过去,地上的和平被拿去,因此战争爆发。流血变为正常现象,因为“哈米吉多顿战争”(不是启示录19章中的最后一战)开始(参见但11:40)。
第三印──饥荒──通涨“黑马”(6:5-6)
骑黑马者“手中拿着天平”,这是商业的象征。到处都是饥荒和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一升麦子比通常情况下贵8倍(价格上涨800%)。这可能预示着敌基督在稳固了权力基础,并在耶路撒冷建立了“一个政府,一个宗教”的世界(启13:8,12)之后,对商业进行的全球性经济控制。
这里所述的经济危机可以是由第二印审判中描述的战争自然引发的结果。
第四印──死亡“灰色马”(6:7-8)
约翰接着叙述由于前两印审判而引起的战争及饥荒而使地上
25%的人死于“刀剑”、“饥荒”、“瘟疫”及“野兽”。
第五印──逼迫──殉道“被杀之人的灵魂”(6:9-11)
在这里约翰叙述了那些在大灾难前一部分中成为信徒的人。他们被杀,是因为世上的人意识到他们所受的灾难是从神而来的,因此他们就猛烈攻击神的子民,而这只能使他们受更多的惩罚。说这些信靠神的人他们身穿“白衣”可能是指他们因信基督而得以称义。
第六印──“地大震动”物质和宇宙的骚动(6:12-17)
大地本身也逃不脱神的愤怒,他也成为神手中审判的一个工具,它也同样要被救赎──先被清洗,后被重建(罗8:18-25)。其中的现象包括地震、日头变黑象毛布、满月变红象血、天上的星辰坠落于地、天被挪移(卷起)、山岭海岛都被挪移(震动)。这使地上的人们呼求死亡来从神的愤怒中得解救(启6:16)。
插曲:通过144,000犹太传道人向人提供救恩(7:1-17)
到第8章才揭开第七印,在第7章中约翰追溯并描述从6:1开始叙述的大灾难审判的前3年半中所发生的一些事。在这个可怕的审判时期,神依然彰显他的仁慈和恩典。通过144,000个被呼召并受印记的犹太传道人的工作,许多人在面对审判时被呼召认罪并得救。他们的背景、被召和布道事工概括如下:
(1)
神通过天使暂缓施行灾难(7:1-3),直等被拣选的人“在额上”被印上印记,作“神的众仆人”(7:3)。此印表示身份、所有权及保护。
(2)
神拣选了144,000个犹太传道人,以色列的12个支派中每个支派12,000个人;12这个数字代表完全。(7:4-8)
(3)
盖此印记的目的是让这些人完成那原先赋予犹太人的任务:作对外邦人的光。
(4)
通过他们的布道,有“许多人…从各国、各族、各民、各方”得了救赎(7:9-10)。他们所传的信息是悔改、借着“羔羊的血”、凭信心接受神提供的恩典的救赎。
(5)
那些被救的基本上外邦人,他们“从大患难中出来”,并组成千禧年国度中人员的一部分(7:14-17)。有一些会身体存活,而另一些会死亡,而以复活的身体进入千禧年。
这个印是真实的神的标记,而与敌基督的虚假的模仿的印有明显区别(13:16,14:9)。
在大灾难时期的救赎出自──
l
圣灵作的令人知罪和信服的工作
l
《启示录》11章的两个见证人
l
《启示录》7章和14章中被打上印记的144,000犹太传道人
l
启14:6中提到的天使所传扬的福音
现在约翰拣起他在6:17所停止的按时间顺序的叙述,在8:1开始叙述对第七印的揭开。在神的大怒倾泻下来的时候,有必要回顾一下七年大灾难的目的:
l
通过在祝福之前先审判罪,证明神的信实
l
实现旧约及新约的预言
l
完成对以色列人的洁净和救赎
l
惩罚罪和审判不义,使基督能在地上王
l
试炼地上未得救的犹太人和外邦人,看他们是否愿意悔改
l
证明神在审判不信和背逆的罪是公正的
附加注释:
1.
似乎可以说,第7章彻底证明了在大灾难期间将有许多犹太人和大量的外邦人被救赎(7:3,9-17)。因此,被提没有定死那些存留之人的命运。只有未得救的人会进入大灾难,而只有得救的人会进入千禧年国度。因为逼迫的严重及神忿怒的倾泻,这使得信主得救更加困难。每个人在他死之前都有得救的可能(来9:27;路23:39-43;同时参见启6:9-11)。
2.
虽然圣灵通过教会“拦阻”邪恶的影响已经移走,但在大灾难时期圣灵仍然很活跃,他继续“叫世人为罪、为义、为审判自己责备自己”(约16:7-11)。
3.
要特别注意:“福音要传遍世界…然后末期才来临”(太24:14)的要求会在主再次降临前的大灾难时期得以最后完成,但是在被提之后。《启示录》7:9-17和14:6-7讲清了这个问题。被提的到来仍然是紧迫的(切近的,突然的)(即它可在任何时候来临)。
4.
《启示录》7:9-17大概是在提前叙述千禧年国度的开端,可能是揭示一个天上的场景。
5.
注意“羔羊的血”是唯一可以“把衣裳洗白净”的(7:14)。其它的血只会玷污,耶稣的血能够洁净。(来9:11-14)
6.
《启示录》7:16-17;21:4和22:3毫无疑问地驳斥了当今普遍的错误教训:即诅咒已经被完全拿走,而且十字架的益处现在就可得到(即不再有痛苦,疾病等)。在十字架的益处被完全彰显之前,人和大地都要先被清洗并蒙救赎(参见罗8:18-23)。只有在永恒态时才可完全看到十字架的益处,甚至在千禧年间亦有罪和死亡(赛11:1-9,2:2-4,65:20,启20:7-10)。
7.
144,000犹太人的命运不很清楚。可能他们在大灾难时期被奇妙地保护着,进入千禧年;或者他们也许殉道。《启示录》14:1-5也许是一个千禧年开始时地上的景象。(中文版注:启14:1-5似乎清楚地说明他们被保护到基督降临。)
8.
第7章也是一个及时的提醒,在神的忿怒降临,全地被毁时,神依然是充满怜悯并提供救恩的。《启示录》9:20-21;16:9;11讲得很清楚:那时仍有很多人拒绝悔改。
9.
最后,此章也显示出,神所应许的对他的百姓以色列中余民的拯救将在大灾难时期得以完成(参见罗9:27;11:5;26-29;赛59:20-21;但12:1-2)。这144,000人不是全部被救赎的犹太人。
指导研经题
启示录6:1-7:17
1.
具体地,是谁揭开书卷的印并在大灾难中开始对罪的审判?
2.
怎样解释6:2节的“白马”是敌基督,并符合他的特点,而启19:11-13展示的是基督的形象?
3.
为什么其他被造物有必要与罪人一同接受审判?
4.
“死亡”是逃脱神愤怒的一个方法吗?
5.
神给144,000犹太人“印上印记”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6.
启7:9-17的异象中讲到的大灾难中的救赎证明了什么?
7.
大灾难的主要目的有那些?
第六课
启示录
经文: 启示录8:1-9:21
主题: 第七印审判及七枝号审判之1-6
焦点: 对神的忿怒的回应
大纲:
三. “将来必成的事”(4:1-22:5)
A. 大灾难时期(4:1-18:24)
2. 审判开始──七印──灾祸的前半段(6:1-8:1)
h. 第七印──揭开七枝号的审判(8:1)
3. 审判继续──七枝号──大灾难时期后半段开始(8:2-11:19)
a. 引出吹号的审判(8:3-6)
b. 吹第一枝号──地遭浩劫──三分之一的植物被烧毁(8:7)
c. 吹第二枝号──海遭浩劫──三分之一变成血(8:8-9)
d. 吹第三枝号──江河、众水被击打(8:10-11)
e. 吹第四枝号──天体被击打(8:12)
f. 宣告三祸(吹最后三枝号)(8:13)
g. 吹第五枝号(第一祸)──撒但及其魔军被释放──蝗虫“就象蝎子蜇”一样攻击人(9:1-12)
h. 吹第六枝号(第二祸)──三分之一的人被杀(9:13-21)
观察与注释 :
在启8:1中约翰记录说在天上有“大约半小时”的宁静,明显地是在预期着审判的到来,并因其巨大可怖而屏住呼吸。
审判继续──七枝号──大灾难时期后半段开始(8:2-11:19)
对七枝号审判的介绍(8:3-6)
约翰看到有七个天使各拿着一枝号站在神面前(8:2),另外一个天使手拿一“金香炉”,在众圣徒的祈祷之外加上香,一同献给神(8:3)。此天使准备好回应众圣徒的祷告(6:10),要将惩罚倾泻大地。香炉盛满坛上的火(惩罚的象征)倒在地上(5节)。此七位天使现在准备好吹号。
第一枝号──地遭浩劫──三分之一的植物被烧毁(8:7)
地被“雹子与火搀着血”击打,三分之一的草与树被烧毁,破坏了自然循环规律,使得由植物进行的将一氧化物转化为氧气的作用大大降低,从而使呼吸变得更加困难。
第二枝号──海遭浩劫──三分之一的海变为血(8:8-9)
约翰看见“有仿佛火烧着的大山”被扔在海中,三分之一的海水变为血。海中的活物死了三分之一,船只也坏了三分之一。由于这样多的海水变为血,这对形成雨水必须的水的蒸发过程自然会产生不利影响。
第三枝号──江河与众水被击打(8:10-11)
接着约翰看到有“大星”落下“从天上,燃烧象火把”,三分之一的江河与水的源泉变苦(可能变咸或涩),使人无法饮用,许多人因喝不到甜水而死。
第四枝号──天体被击打(8:12)
约翰看见的第四枝号审判使得日、月、星辰的三分之一被影响,因此从这些天体发射或反射的光大大减少,使地上变得昏暗或部分黑暗。
宣告三祸(最后三枝号)(8:13)
似乎这可怕的破坏大地,海洋,清水及天体的灾难还不够,约翰看见一个鹰飞在空中,大声说:“祸哉!祸哉!祸哉!”
前四枝号的审判影响到自然,而后边三枝号的审判则特别厉害,直接针对一些人而来(“那些住在地上的”──指未得救的人)。而且,前四枝号的审判似乎占据了大灾难后半部分中三年的时间,而最后三枝号(三祸)大约发生在最后六个月。
第五枝号──(第一祸)
撒但及其他魔鬼被释放伤害人如同“蝎子蛰人”(9:1-12)
第九章有很多象征性语言,很难解释,但第五、第六枝号审判的影响或结果是十分清楚的。唯一不清楚的只是这种使人受苦的工具的具体机制(参见约珥书第2节)。
在第五枝号中,约翰看见“有一个星从天落到地上;有无底坑的钥匙赐给他”(9:1)。但这星很明显不是真正的星星,对它有各样的解释。有人认为它是指基督,但根据下文的描述不太象是。
它更象是指撒但(参见12:9),在大灾难中间他被扔在地上(帖后2章,尤其9节),因圣灵对撒但的拦阻被暂时挪走,撒但在地上被释放,他就释放他的魔军,去试探并支配世界,并试图阻止基督的再降临。
在这里应当注意:撒但作为第五枝号的审判是上帝选定的惩罚世人的工具。正是在这时,由撒但赋予能力的敌基督的真实本性被揭露出来(帖后2:3-4,7-9)。在前边启6:1第一印审判中,他是以一个骑在“白马”上的得胜者的形象出现。
现在撒但打开无底坑,放出的“蝗虫飞到地上,有能力赐给它们,好象地上的蝎子的能力一样”(9:2-3)。这些明显地不是字面上的蝗虫,因为告诉它们不能吃草(它们通常的食物)而且蝗虫没有螫针。它们最象是撒但控制下的鬼(邪魔灵体),化身成某种样子(参见犹大书6、7章及彼后2:4)。说他们是“蝗虫”可能是指它们为破坏性的大军,看起来更向“预备出战的马一样”(9:7;参见约珥书2:1-17)。它们有戴冠冕的头,脸面好象男人的脸面,头发好象女人的头发,牙齿象狮子的牙齿,胸前有铁甲,尾巴象蝎子,并有毒钩(9:7-10)。还要注意它们是有组织的,并且有王──无底坑的使者(亚玻伦──意思是毁坏者)。
在第五枝号审判中,这些大群的鬼魔不被允许害死人,而只能蛰他们,使他们受痛苦五个月(9:5,10)。而且它们只是伤害不信者──“那些额上没有神印记的人”(9:4)。信者明显地包括在7章中提到的144,000被打上印记的犹太人,加上那些在大灾难中至今已经信神并被打上印记的人。很可能,那时的人要么受神的印记,要么受敌基督的印记(13:16)。
五个月的痛苦给了我们大灾难时期剩余时间的线索,那时“人要求死,决不得死”(9:6)。不允许蝗虫杀害人的事实清楚地指出:神仍然在掌权(参见约伯记1-2章)!这些惩罚不是从人来的,而是从神来的。这里结束了第一祸,而“还有两祸要来”(9:12)。
第六枝号(第二祸)──三分之一的人被杀(9:13-21)
当第六枝号(第二祸)吹响时,惩罚的严重性开始加剧。拦阻的使者被释放,因此第二个大群的魔军被允许杀害三分之一的人。
在16节中约翰记录说,他在异象中看到有二万万马军!这里可以从字面上解释为一队有军事力量的侵略“军队”,或者是指在17-19节中描述的,很象第五枝号中的魔军的第二批魔军。这一次它们被允许杀掉人。
其余未被杀害的三分之二人仍对他们拜偶像及邪恶的行为“不悔改”(9:20-21)。很多悖逆的人甚至在面对神公义的审判时仍然拒绝归向他。很明显,甚至在这个很晚的阶段,神仍然提供救恩。
人会想到约翰现在要开始转向第七枝号审判,但他并没有这样做,而是到11:15-16才开始提到,那时是基督的再降临,也是审判的高潮及最严重的一个!相反的,在第六枝号和第七枝号之间的10:1-11:14中有一个与第六和第七印审判之间(7:1-7)相仿的插曲。
指导研经题
启示录8:1-9:21
1、在哪方面大灾难后半部分的惩罚比第一部分更严重?
2、从无底坑出来的“蝗虫”代表什么?
3、通过最后的分析,它们是谁的惩罚工具?
4、启9:20-21对你有何影响?
5、为什么人在清楚地面临神的审判时仍然选择不悔改?
6、这怎样证明了神的公义性?
第七课
启示录
经文: 启示录10:1-11:19
主题: 小书卷;2个见证人;第七枝号判之1-6
焦点: 神的话语的目的
大纲:
三. “将来必成的事”(4:1-22:5)
A. 大灾难时期(4:1-18:24)
3. 审判继续──七枝号──大灾难时期后半段开始(8:2-11:19)
i. 插曲:小书卷和两个见证人(10:1-11:14)
关键:再说预言(10:11)
(1) 小书卷与大力的天使(10:1-11)
(2) 两个见证人(11:1-13)
(3) 宣告第三祸(吹第七枝号)(11:14)
(4) 吹第七枝号──仰望基督再来(11:15-19)
观察与注释:
插曲──小书卷和两个见证人(10:11-11:14)
关键:“再说预言”(10:11)
在10:11中约翰被指示“指着多民、多国、多方、多王再说预言”。这一节经文是理解《启示录》大灾难时期时间顺序的关键。约翰将回顾两个见证人的事工(11:1-13),然后他将回顾各种运动、国家及人物(12:1-18:24),基本上都是发生在大灾难的第二阶段。在此过程中他提到了地上万物归于基督(10:1-11);基督的再降临(第七枝号11:15-19);敌基督的兴起,和他的阴谋,以及他的假先知(12-13章),144,000犹太人传道人的事工及他们的命运(14章);七碗审判及与其相联的基督再降临(15-16章);假宗教体系(17章)和巴比伦的经济体系(18章)被破坏;描述基督的荣耀降临,及哈米吉多顿战役(19章),然后描述千禧年、大白宝座审判、撒但的下场、以及永恒态(20-22章)。
按逻辑顺序,在叙述完第七枝号(11:15)之后,约翰就应当开始第20章了。从第4章到11:15,约翰讲述了大灾难的情况;现在在12-19章中,他被告知要重新回头描述在大灾难期间发生的其它事情。如果试图按时间顺序来看待第七枝号后的12-19章的话,就没有任何意义;但是,如果将其作为平行的、解释性的插曲来看的话,就会在混乱中显出条理。
在第六枝号后,约翰在第10章中期待着地上万物归于基督。
小书卷和大力的天使(10:1-11)
约翰看见一个“大力的天使”从天上降临,他用来描述这位天使的语言就象他在1:7描述基督再来时的形象一样。他“披着云彩”、头上有“虹”、“脸面象日头,两脚象火柱”(10:1)。这似乎是描绘基督作为公义的审判者在荣耀中降临时的形象。
在他手中有一个“小书卷”。他“右脚踏海,左脚踏地”(10:2),这象征着基督有权拥有将地上万国作为自己的基业(诗2:1-12)。虽然有人认为此“小书卷”象5章中的书卷一样也是一个审判的书卷,但它更象是一个“权利契约”,证明基督有权拥有整个大地。
大力天使象狮子一样吼叫(审判的形象),并有七雷发声(10:3-4)。在约翰正要写下这启示时被告诉不要写出来(10:4)。末日即将来临(10:7),约翰被告知“不再有时日了”(10:6)。在审判将地上万国都归于基督的统治之下以后,神的奥秘就成全了。
然后约翰被吩咐把书卷拿过来,并将它吃尽。虽然它在肚子中很苦(审判),但它在口中很甜(神的约定及应许完全实现)(10:8-10)。
约翰被告知“再次预言”(10:11),
然后在11:1-14他就转向回顾和描述在大灾难后半段时间内两大见证人的事工和殉道。
两个见证人(11:1-13)
如前所述,11章是第六枝号与第七枝号之间的一个插曲。在第六枝号之后,我们就基本上到了但9:27的第70个七的末尾。
在11:1中,约翰被告知量一量“神的圣殿”,这就预期着会有一个“千禧年圣殿”被重建,就如以西结书40-48章中所描述的一样,在千禧年期间将被用于敬拜,包括给基督的记念性献祭。在11:2中,约翰被告知不要量属于外邦人的外院,因为外邦人要践踏圣城42个月(参见路21:24)──这是指大灾难时期的第二阶段(三年半),那时敌基督作了10国联盟的头,就是复兴的罗马帝国(但以理书7章中的第四国),而且将耶路撒冷作为其总部。此事大约发生在大灾难的中点。
在3-12节中约翰回顾了“两个见证人”的事工,神给他们权柄“传道”1,260天(大约42个月=3年半)。虽然有人认为这两个见证人的传道是在大灾难第一阶段,但根据上下文,他们更象是在第二阶段,作为对犹太人的先知,因为在大灾难的中点逼迫加剧。
这两个见证人被神差遣,作为对以色列的先知(“穿着毛衣”,原文是“穿着麻衣”,犹太人在危机和痛苦中悔改时穿的衣服),来传讲天国的福音(太24:14)。他们事工的背景经文是撒迦利亚书第4章中的夜间异象(两棵橄榄树──4节)。他们从神的灵得力,并得到权柄“叫天闭塞”和行奇妙的事(11:5-6)。这两个见证人宣告地上的七枝号审判,并被看作是“叫地上的人受痛苦的”。
虽然对他们的身份有很多种说法(摩西、以利亚、以诺),但我们的确不知道他们是谁。最有可能的是:他们是真实的人,被神兴起作此事工。
在他们的见证结束后他们被兽(敌基督)杀死(11:7),他们的尸体倒在被敌基督用作总部的耶路撒冷城中(11:8)。耶路撒冷被象征性地称为所多玛(指敌基督的邪僻)和埃及(指犹太人处于外邦人的捆绑中)。
地上的人在他们死后的三天半中欢喜快乐,明显地知道他们的布道与神的七枝号审判之间有联系。144,000犹太人(7章)的见证是对于外邦人的,而这两个见证人的则着重于对犹太人。
神使他们复活,并在惊奇的世人面前将他们提上天(11:11-12)。他们的事工象基督的一样通过复活的神迹被证实,这也是“约拿的神迹”的一部分。
跟着来的是地震,有7,000人死掉──结果,剩余的人中有一部分就归荣耀于神。
宣告第三祸(第七枝号)(11:14)
约翰指出第二祸(第六枝号)已经过去,而第三祸(第七枝号)“快到了”。
第七枝号(基督再降临)(11:15-19)
在15-19节中,约翰预览了基督的再降临,那时他打垮了叛逆的各国(诗篇2章),并使万国都归服于他──“世上的国成了我主和主基督的国”(11:15)。天上因着基督再降临时施行的审判而称颂神。
与其立即开始叙述千禧年(20章),约翰反而在12:1-19:21里回顾了基督再降临以前地上显著的人物、事件和运动。约翰集中讲述了大灾难第二阶段时的以色列、撒但、敌基督、和假先知(12-13章)。
附加注释:
1.
有可能10:1中的“大力天使”就是5:2中的天使,而不是基督。
2.
注意在10:4节中约翰得到一些启示但被告知不要写下来。(参见申29:29)
3.
启10:6节指出在第七枝号(11:15)吹响时末日近了。
4.
此“小书卷”不是5:1中的书卷。它已被打开,未被封上。它也许概括性地象征赐给先知们的全部神的话语,也有可能代表基督拥有的对地球的“权利契约”(地契)。
5.
注意约翰的顺服(10:10)。《启示录》中的话语的确都是神的话语,被约翰拿来并说出。
6. 在11:1中约翰不仅要量圣殿并且要量“在殿中敬拜的”。我们怎样敬拜和为何敬拜不应是以相互比较来衡量的,而是要以神的标准来衡量。
7.
有人(如赖睿察博士Charles Ryrie或译莱利,著名神学家,达拉斯神学院教授)认为11:2中的42个月是指大灾难的后半部分,而11:3中的1,260天指的是前一半。但11章的上下文表明此两节都是指大灾难的后3年半的。
8.
撒迦利亚书4:1-6节特别地将橄榄树的形像与圣灵的能力连接起来。
9.
天不降雨是神的谴责的一个表示(见雅5:16-18;申28:12;24)。
10.
此两个见证人的能力使人想起摩西(从埃及法老那里拯救出以色列人,见出埃及记7-12章)和以利亚(迦密山和巴力的先知们,见列王记上17-18章)。
11.
这两个见证人可能是真实的(一般的)人,他们被神奇妙地保护,直到完成他们的见证(11:7)。
12.
注意在11:19中在天上的圣殿中的“约柜”。再好的考古学家也永远不会在地上找到它。
13.
在《启示录》中我们看到一些殿被提到:
(1)
天上神的殿(11:19)。
(2)
在大灾难后三年半被敌基督玷污的圣殿(11:1;2)。
(3)
千禧年圣殿(以西节书40-48章)。
(4)
在永恒态时无圣殿(21:22)。
指导研经题
启示录10:1-11:19
1.
“小书卷”可能代表什么?
2.
约翰“吃”书卷一事要表达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3.
神要求我们对他的话语该怎样做?
4.
为什么在10:11中约翰被吩咐再说预言?
5.
10:11怎样帮助了解《启示录》的架构及时间顺序?
6.
两大见证人的基本目的是什么?神怎样使用他们?
7.
在《启示录》的时间顺序中11:15-19发生在何时?